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
作者:
时间:2018-05-08
点击:
各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,市政府有关部门:
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服务业创新发展,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,根据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(2017—2025年)的通知》(发改规划〔2017〕1116号)、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服务业“四大经济”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》(浙政办发〔2017〕133号)精神,现就加快我市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。
一、总体要求
1.指导思想。
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,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深入贯彻“八八战略”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、市第七次党代会战略决策,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、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,大力发展平台经济、分享经济、体验经济、创意经济,推动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良性格局,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、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。
2.总体目标。
到2025年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800亿元,年均增长8%;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%;金义都市区核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%(其中金华市区占23%)。
3.具体目标。
——产业结构层次提升。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,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,使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备、结构更加优化、产品更加丰富、质量明显提高,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全面提升。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%。
——集聚发展水平提升。围绕大湾区、大花园、大通道建设,按照“优资源、强平台”要求,进一步强化“平台、分享、体验、创意”四大经济发展载体,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,加大电商园区、物流园区以及省市特色小镇建设力度,促进企业集聚发展。力争到2025年,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500亿元,其中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2家、超2000亿元1家。
——企业创新能力提升。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应用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、文化创意能力建设,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。力争到2025年,上市企业60家,培育创新型服务业企业800家,规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80亿元,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/人。
——城市服务功能提升。充分发挥义甬舟、义新欧、跨境电商“三大开放通道”的平台作用,完善加快科技文化、教育医疗、便民服务、智慧城市、数字化社区等建设,着力提升都市区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。力争到2025年,实现物流业增加值800亿元,年均增长8%;快递业务量85亿件,年均增长25%,快递业务收入500亿元,年均增长21%;实现健康产业增加值450亿元,年均增长9%;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50亿元,年均增长12%。
——居民消费水平提升。加快发展休闲旅游、文化创意、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,进一步提高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。力争到2025年,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4500亿元,年均增长10%;实现旅游收入3000亿元,年均增长13%,旅游人次达到2.5亿人次,年均增长12%;实现文化影视时尚产业增加值1700亿元,年均增长8%;实现网络零售额9000亿元,年均增长20%;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1000亿元,年均增长15%。
二、重点任务
4.突出结构优化,推动产业新提升。
—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联动推进“互联网+”“智能化+”“标准化+”“文化+”,促进传统商贸、物流、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。引导市场、企业逐步向网络展示、到店体验、在线支付的体验式消费转型;大力实施“旅游+”工程,加快旅游业智慧化、自助式服务体系建设,以十大旅游集聚区为载体,推动发展全域旅游;创新发展餐饮、家政、养生、美容、洗车等生活服务业O2O模式;积极发展工程设计、咨询评估、法律、会计、审计等服务,提高专业化水平;以产需互动为导向,推动以服务为主导的反向制造,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。
——优势产业做大做强。围绕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健康养老等领域,加大培育扶持力度,进一步做大规模、做强品牌。研究编制全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,规划建设若干新型金融商务功能区,提升金融要素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、融资租赁、节能环保服务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,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融合渗透,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——新兴产业抢抓机遇。积极培育电子商务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网络文学、网络视听、网络影视、游戏动漫等新兴业态,着力在新兴服务业态培育方面走在前列。进一步加大总部经济、创意经济等培育力度,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,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、提高金融普惠性的积极作用,为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增添动力和活力。
5.突出创新引领,增强发展新动能。
——加强科技创新。以金义黄金主轴为重点,以金华科技城为龙头,全力推进金义科创廊道建设。加强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建设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努力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,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省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。积极开展科技招商、人才对接、智本与资本融合、科技成果拍卖等活动,促进产学研深入结合。
——加强品牌创新。支持各类服务业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,开展品牌联创,积极培育服务业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、省名牌产品。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,制定一批地方服务业标准和行业服务规范,争取成为全国行业标准。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,创新服务质量治理,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。
——加强模式创新。积极发展平台经济,支持平台型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,振兴实体经济;提升发展分享经济,引导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、柔性化、分布式服务;鼓励发展体验经济,积极利用虚拟现实(VR)等新技术创新体验模式,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,增强用户体验价值和感受。
6.突出改革开放,激发工作新活力。
——放大改革试点效应。深化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,着力推进电子商务、现代物流、服务贸易发展。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,加快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。助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创新发展,努力把实验区打造成为全球著名的影视产业基地、全省文化产业的龙头基地,推动我市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排头兵。大力发展市区数字内容产业,在建设浙江(金华)数字创意产业试验区的基础上,争创金华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基地。同时,积极争创中国义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东阳红木国检试验区。
——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。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,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度,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。要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实施运作体系,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健康等服务业领域,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。
—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。加快发展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、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外贸商业模式,积极开展保税进口、加工贸易进出口,优化出口商品结构,促进对外贸易质量提升。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为重点,加快构建境外营销网络体系,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,提速海外市场前移和海外服务网点布局。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、对外文化贸易等国际服务,加快合丰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,打造国际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。
7.突出产业融合,实现发展新境界。
——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。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,构建全程覆盖、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增强服务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作用。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,积极培育定制农业、智慧农业、休闲农业、体验农业等,着力发展生产、生活、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,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农村繁荣。
——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。促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、研发设计、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,全面普及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,鼓励大型企业建立全网覆盖、品类丰富、功能完善的网上销售平台,推动中小企业利用淘宝、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拓展销售渠道和品牌培育,发展个性化定制、体验式销售等新模式,不断提高金华制造网络销售市场占有率,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。
——加快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。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,促进现代物流、信息经济、文化创意、休闲旅游、健康服务等服务业多业态跨界融合发展。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载体,大力提升金融、医疗服务、商贸物流、旅游等产业信息化水平,大力发展影视制作、数字技术、广告创意制作、工艺设计等高端文化创意产业。
三、实施“双十百千万”工程,强化发展支撑
8.“双十”工程。
按照“优资源、强平台”要求,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特色小镇在用地、项目、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,重点提升10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。加快发展信息经济、休闲旅游、文化创意、现代金融、现代商贸、现代物流、科创服务、健康服务、商务服务、服务贸易10大重点行业,形成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齐头并进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,责任单位:各县〔市、区〕政府,市经信委、市科技局、市民政局、市人力社保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商务局、市文化局、市体育局、市卫计委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旅游局、市金融办、市网络经济局,金华开发区、金义都市新区、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)
9.“双百”工程。
牢固树立“大抓项目、抓大项目”理念,围绕文化旅游、健康养生养老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或产业短板,健全服务业重大项目库,动态管理、滚动实施,精准开展服务业招商,策划引进建设一批优质项目,每年实施10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;加大企业培育力度,积极推进服务业企业“个转企、小升规、规改股、股上市”,组织开展全市服务业重点企业评选,每年培育扶持100家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、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企业。
(牵头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,责任单位:各县〔市、区〕政府,市经信委、市科技局、市民政局、市人力社保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文化局、市体育局、市卫计委、市旅游局、市金融办、市网络经济局,金华开发区、金义都市新区、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)
10.“双千”工程。
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投入,每年新增服务业有效投资1000亿元;加大科技、人才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投入,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,推动现代服务业向科技引领、创新推动型转变。
(牵头单位:市招才局、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,责任单位:各县〔市、区〕政府,市经信委、市民政局、市人力社保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商务局、市文化局、市体育局、市卫计委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旅游局、市金融办、市网络经济局,金华开发区、金义都市新区、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)
11.“双万”工程。
聚焦提升“市场带动制造”和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”能力,打造万亿级市场和万亿级金融,到2025年,形成线上线下万亿级市场体系,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。
(牵头单位: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金融办,责任单位:各县〔市、区〕政府,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市科技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网络经济局,金华开发区、金义都市新区、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)
四、保障措施
12.加强要素保障。
整合优化市级各类服务业专项资金,用足用好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试点专项资金,市本级每年用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总额达到1亿元以上。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导向作用,引导产业基金投资服务业重点项目。对工业企业兴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,对利用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机构的,在用地审批、土地出让金收取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;对经济型养老项目用地出让底价可参照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确定。盘活、利用闲置、低效的国有资产,通过转让、租赁或招商合作等形式,支持服务业企业发展。
13.减轻企业负担。
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,降低企业成本。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。清理和规范涉及服务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,对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,凡收费标准有上、下限额度规定的,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。加大“放管服”和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力度,减少服务业前置审批和资质资格认定项目,探索实行包容创新的监管方式。
14.强化人才支撑。
建立文化旅游、教育培训、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研发设计等服务业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,鼓励服务业企业与高等院校、职业学校合作培训实用技术人才或行业专业人才。为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工作生活提供落户、子女教育、医疗和出入境等提供便利服务,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。对报经省政府认可后向优秀博士后等高技术人才、特殊人才发放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;对服务业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而产生的住房补贴、安家费、科研经费等列入成本核算。对规模较大或创新能力较强、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服务业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等符合条件人员,经有关部门批准,可不受学历、资历、任职资格等限制,破格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资格。
15.加强金融支持。
以参股投资、跟进投资、直接投资等运作方式,引导风投、创投、私募基金等各个阶段投资基金落地金华,投向新兴服务业和成长性较好、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小型服务业企业,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我市服务业发展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,创新服务业品牌、专利权、股权、收益权、存货、仓单、出口退税等质押及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。实施“尖峰行动”,加大对服务业企业上市培育力度,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。积极发展股权融资、债券融资等金融工具,探索开展资产证券化,大力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。加快发展消费金融业务,满足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的信贷需求。
五、加强领导
16.加强组织领导。
加强对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,研究构建全市服务业“1+X”工作机制,健全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,加强协作配合,形成合力。各县(市、区)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,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抓好落实。完善市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,加大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。支持服务业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、标准制订、培训认证、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17.改进绩效考核。
将服务业发展目标分解到市级部门、县(市、区)政府,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。建立服务业发展季度通报制度,开展年度服务业考核评价工作和服务业集聚平台考核工作。加强预警分析,定期联系服务业重点企业,深入研究问题和措施,挖掘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18.加强统计监测。
加强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统计工作,完善服务业重点产业、新兴产业统计,建立全行业统计监测季报制度,促进统计数据与资源共享,提高时效性和准确性。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、评价考核和信息发布等制度,开展服务业企业绩效分类评估,提高统计服务能力。
各地、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,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配套政策,努力营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。
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。本意见实施前,我市已发布服务业工作相关文件,如与本意见不一致,以本意见为准。
附件:1.金华市加快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表
2.金华市服务业“小升规”企业发展指标分解表
3.金华市营业收入过亿元服务业企业发展指标分解表(不含金融业)
4.金华市服务业发展部门职责分工
金华市人民政府
2018年3月12日
报名热线: (0579)82173828
地址: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环城东路168号
邮编:321015
Copyright (C) 2007-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浙ICP备05052467号-1